“四個家園”建設即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建設,是劉寧書記關于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核心內容和目標任務。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四個家園”建設的意義、內涵和要求,對于我們學習領會劉寧書記關于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重要闡述,進一步深刻把握和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提出的推進新時代廣西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前作示范的要求,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創造廣西更加美好的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個家園”建設的提出
劉寧書記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五大任務”和視察廣西時提出的“四個新”總要求,明確了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的“四個家園”目標任務。2022年1月18日,劉寧書記在參加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聯組討論講話時首次提出,要在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新”總要求,努力建設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幸福家園、先進文化引領的精神家園、區域協調發展的和諧家園、守邊固邊興邊的安全家園,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示范帶頭作用。2022年2月16日在對民族宗教工作作出的批示和2022年3月8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文章中,劉寧書記對“四個家園”建設內容作了新的概括和闡述,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把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共識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按照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以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為抓手,持續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推進宗教中國化廣西實踐走深走實,努力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既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做“潤物細無聲”的事情,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統籌抓好邊疆治理、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四個家園”建設提出的意義
“四個家園”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的“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五項任務的形象概括;是廣西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核心內容和目標任務。劉寧書記在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全面闡述廣西各族人民的三大共同愿景、五個“更為”遠景目標、五個“明顯”近期目標以及建設文化旅游強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具體目標。三大共同愿景,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服務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五個“更為”廣西,即展望未來,建設更為繁榮富裕、更為團結和諧、更為開放包容、更為文明法治、更為宜居康壽的廣西;五個“明顯”成效,即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法治廣西、平安廣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取得明顯進展),高品質生活取得明顯成效?!八膫€家園”中提出的“共有精神”“共同富?!薄笆赝嘀薄斑吔€定”等要求都是這些目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八膫€家園”突出貫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明確了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性質和方向,突出了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工作重點和抓手,體現了劉寧書記關于“加快建設”“共同建設”“系統推進”“合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對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具有重點突破、綱舉目張、全面推進、盡快見效、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意義。比如,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建設“四個家園”,就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各民族共建共治的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在這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共同富?!薄笆赝嘀薄斑吔€定”之前有“文化融合發展”“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互嵌融居”“共建共治”的內容規定,這即是“四個家園”建設的實踐路徑,也是建設的內容重點。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精神家園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靈歸宿,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靈歸宿,是中華兒女在長期共同生活、共同奮斗和共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道德規范、精神氣質、情感態度等,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和根本力量。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各民族共享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劉三姐》反映出中華民族56個民族欣欣向榮、團結融洽和健康向上的風貌和氣氛;廣西各民族思想、心靈相通,沒有彼此之間互相排斥的東西;廣西紅色資源豐富,是富有創新傳統的熱土,誕生了銅鼓、壯錦、風雨橋、干欄建筑、興安靈渠、花山巖畫等民族文化瑰寶,等等,這些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要求,也是廣西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基礎扎實的具體表現。正如劉寧書記指出的,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眾心中,各民族更加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我多次到少數民族地區調研,看到各族群眾雖然在語言、文化、習俗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是大家在一起毫無距離感,彼此之間沒有交往的禁忌、交流的障礙、交融的束縛,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如何鞏固發展廣西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劉寧書記強調,切實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充分發揮其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大力弘揚黃大年、莫振高、黃文秀、梁小霞等先進模范精神,持續打造“八桂楷?!逼放?,讓榜樣的精神凝聚人心、傳遞力量;用中華文化浸潤人心、引領風尚,大力傳承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辦好“壯族三月三”等特色民族文化活動,等等。
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建設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共同富裕是指人民在物質層面上的富裕和精神層面上的富足,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就是各民族群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物質、精神、政治、文化、生態富足目標實現,形成共有精神家園基礎上的人人向往的美麗幸福家園。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等等。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也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各民族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的內容和要求。劉寧書記在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廣西各族人民的三大共同愿景之一,并用62次“加快”,如“加快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區發展”等等,進行全面部署。這表明,加快發展,推動共同富裕,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已成為自治區黨委的一項戰略目標任務和作為一項根本的工作追求。劉寧書記強調,著力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不斷縮小地區、城鄉的收入差距,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短板,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壯鄉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質更有品位,讓壯鄉人民好日子千人唱萬人和,天天放在歌里過。
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建設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就是各民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手足相親,團結和睦,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形成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共同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時全面闡述了守望相助的內涵和要求。指出,守,就是守好家門,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望,就是登高望遠,規劃事業、謀求發展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識;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各民族“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等等。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各民族建設守望相助和諧家園的要求。正如劉寧書記指出的,我們自治區是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區,各族干部群眾模范執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海防邊關一起守、美好生活一起創、五彩文化一起賞、綠水青山一起養,各民族長期以來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我們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具有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同時是革命老區、邊境地區,要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以黨心聚民心,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步調一致向前進,推動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更加和諧。要深入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大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共建工作。要繼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積極推動和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建設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邊疆穩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沒有邊疆的安寧,就沒有國家的平安。作為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廣西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為廣西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廣西有四個突出特點:一是廣西地處我國華南地區西部,屬于欠發達省區,改革發展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二是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同時是革命老區、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三是廣西是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四是廣西同東盟國家陸海相鄰,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這既闡明了廣西發展具備的比較優勢和面臨的機遇挑戰,也指出了廣西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特殊重要性。因此強調,堅決守好祖國“南大門”,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建設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邊境地區建設和管理的重要論述,自覺把廣西民族團結、穩定工作、平安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來思考謀劃,守護好神圣國土、固邊強邊富邊,努力建設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生產安全、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環境,確保祖國“南大門”安全,確保邊境各民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一個不少,確保邊境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劉寧就任自治區黨委書記時就表示,堅持人民至上,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盡心竭力守好祖國的“南大門”。在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廣西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承擔著特殊使命,要堅持法治廣西、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廣西,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西。在全區民族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時刻繃緊維護民族團結這根弦,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堅決守好意識形態陣地,絕不容許任何人任何勢力干擾破壞民族團結和邊境安寧。在建設平安廣西活動表彰大會上要求,把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作為平安廣西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決防止疫情外溢和蔓延,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要把平安廣西建設和法治廣西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善于運用法治思維來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建設更為文明法治的壯美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