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黨員教育中心召開了全區對黨忠誠教育現場情景課研發運用現場推進會。會上,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百色干部學院等7家單位作了經驗交流發言?,F將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經驗交流發言材料予以轉發,供各部門參考借鑒,希望各部門能有所啟發,不斷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注重挖掘身邊典型 深化對黨忠誠教育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
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自治區檢察院與自治區黨委區直機關工委聯合開發了“忠誠鑄檢魂 擔當守正義”對黨忠誠教育情景示范課,示范帶動各級黨組織持續深化對黨忠誠教育,錘煉機關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此課在自治區黨委禮堂燃情上演后,獲自治區有關領導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新浪微博直播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00萬,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我們的經驗啟示是:
一、突出政治性,聚焦主線找準定位,讓情景黨課更“接天線”。按照自治區黨委關于加強對黨忠誠教育的工作部署,認真貫徹“黨課姓黨”要求,把補足黨員精神之鈣作為重中之重,突出情景黨課的政治性和“黨味”,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干部始終保持忠誠之心,筑牢忠誠之魂,實踐忠誠之行。一是堅持“一條主線”貫穿始終。聚焦“筑牢政治忠誠”主線,首先闡明“新時代檢察人的忠誠是什么”,從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檢察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中尋找答案,設置“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三個篇章,每個篇章都用相應的先進典型事例來體現,確保有血有肉有靈魂。二是堅持將政治要求貫穿始終。通篇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每個篇章都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金句”。比如,“忠誠于黨”篇引用“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等金句,“忠誠于人民”篇引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金句,“忠誠于事業”篇引用“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不斷鑄就的”等金句。這些“點題之句”起到綱舉目張作用,提升了黨課的政治高度和理論深度。三是堅持將“雙融雙促”要求貫穿始終。注重講政治與重業務的深度融合,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角度講好法治故事、檢察故事。比如,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制作公益訴訟題材情景劇《法治藍天》,由第八檢察部黨支部全體黨員干警參演,把該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以公益訴訟守護廣西生態優勢”的做法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突出時代性,把身邊人身邊事搬上舞臺,讓情景黨課更“接地氣”。深入挖掘全區檢察機關的精神資源,以身邊人身邊事為素材,讓黨員想聽、愿聽、愛聽,增強對黨忠誠教育的時代性和吸引力。一是聚焦“身邊人”凸顯示范性。選取本系統最能體現新時代檢察人忠誠干凈擔當品格的先進典型,用榜樣力量點燃奮斗激情。以奮戰在掃黑除惡、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等一線的優秀黨員干部為題材,以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三八紅旗手”戴麗萍、全國檢察機關優秀辦案檢察官韋斌、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韋思等為原型,由其本人或他的同事、服務對象進行講述,達到“形真”“情切”“意遠”。突出黨員參與度,從題材確定、排練、參演等環節都積極吸收黨員參與,注重挖掘先進典型的精神實質,精雕細琢臺詞和動作,力求體現“平凡中見偉大”的感染力。參演人員既有檢察人員,又有專業演員和群眾演員,有百余名檢察干警參加到情景課演繹里,占演職人員80%以上,參演人員在身臨其境中錘煉了黨性、凈化了心靈。二是聚焦“身邊事”挖掘共鳴點。全面拓展情景黨課案事例的內涵,突出其沖擊力、震憾力。對于每個情景案例,都通過小故事體現大情懷,以小角度反映大視野,以小問題回答大問題,將聽課者帶入其中、產生共鳴。比如,再現“在公訴席上堅守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員額檢察官易燕平先進事跡時,播放他突然倒在公訴席上的視頻,并由其生前助理及同事聲情并茂地講述他不惜用生命換取大義的感動,讓在場聽課者潸然淚下。三是聚焦“情景”找準切入點。采取情景塑造、角色扮演、多媒體技術手段等宣染氛圍、寓教于樂。在細節上下功夫,根據不同場景需要,呈現高昂、深沉、溫暖等不同的情景氛圍。比如,對于戴麗萍的維護公平正義故事,通過記錄短片+三人講述方式需展現其浩然正氣;對于“全國最美抗疫家庭”何文凱家庭的抗疫故事,運用原創歌曲獨唱+雙人舞方式演繹家國情懷的溫暖;對于韋思的扶貧故事,則用少數民族和鄉土特色八音坐唱形式,體現鮮活的鄉村生活氣息,整個情景既接地氣、又冒熱氣。通過一個個場景再現,讓黨員沉浸于特定情景中,達到潤物細無聲效果。
三、突出原創性,綜合運用藝術呈現形式,讓情景黨課更有“感染力”。一是注重原創“備好課”。整個情景黨課大量運用原創作品和原創元素,創作了檢察史詩《我們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檢察官》、抗疫原創歌曲《等你回家》、八音坐唱+蓮花調原創山歌《松仁村的女兒》等,近20名檢察人員參與劇本及相關題材的創作撰寫,將創作過程變成提升黨性的過程。二是創新載體“演好課”。根據每個篇章事跡講述特點,分別運用集體誦讀、歌唱、舞蹈、小話劇、八音坐唱等藝術表現形式,使舞臺呈現更富有張力、感染力。特別是注重前后呼應,在序言中集體朗讀詩歌《我們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檢察官》,闡述黨領導下的人民檢察制度創立以來的發展歷程,重溫了來時路,在今昔對比中擴展歷史維度,在最后環節組織重溫入黨誓詞,把氛圍推向高潮。三是以學促行“用好課”。此課作為全區檢察機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及各類檢察培訓班次的重要學習資料,目前累計觀看人次為1.5萬人次。此課研發為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有益嘗試,相關做法在區直單位得到廣泛推介運用,并推薦參加自治區和全國檢察系統的黨課評比和精品課程評選。